团
扇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除了作为装饰品和实用工具外,它还沉淀了许多不为人们所知的冷知识。
团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即公元前200多年。汉朝时期,团扇是皇帝赐予俸禄百姓的重要礼物之一,也是皇宫的必备用品。团扇的制作工艺繁复,使用的材料也多样,如雀毛、菟丝、棕叶、柳条等。在团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固定到涂漆、绘画、彩绣等,都需要精心处理。因此团扇的制作非常耗时耗力,一把精美的团扇往往可以价值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两银子。
团扇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在技艺上不断创新,也在文化内涵上与时俱进。在宋朝时期,随着扇子的普及化和工艺的提高,团扇开始成为各种场合的礼物和必备装饰品。宋代团扇皆以渲染山水为主,山水间融入若干诗词以增加文化内涵。明代,团扇的制作工艺更趋完善,成为绘画艺术和工艺美术的结合体,而团扇的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不仅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的题材,也有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团扇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装饰品,也可以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同时,在古代的一些仪式上,团扇也有着独特的用途。在封建爵位的拜访礼仪中,诸如朝见君王和拜见师长等场合,需要将团扇卷起来撑在面前,以表示敬意和尊重。在道教法事中,团扇则被视为扇化瘟疫、避灾祈福的利器,还可以用来驱邪化煞。在清代朝廷中,皇帝去世后,有一项常规程序就是将团扇送到灵堂前放置,以表示死者的身份和地位。
团扇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被普遍淘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团扇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珍视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让新时代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团扇所承载的文化和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