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
早的文献记载与事实不确
冷知识是同许多追溯历史的事物一样,其真实记录时间难以确定。因此在寻找最早纪录时,我们需要做出优先级,以可靠性与可能性为基础,而非索性罗列各种听起来惊人却缺乏确凿证据的说法。
一些人认为,《尚书》、《周礼》等古籍可能包含了有关冷知识的内容。例如尚书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或者《周礼》中的“司南温衾会,知人不可以言,言无文,行不遵,颜色不正,头不仰,不告退则罪至诛”,均成为了较为知名的表述,然而这些书籍更偏向于官方教育与礼仪方面的内容,毫无疑问不是记载冷知识的专门工具。
一些流传广泛的冷知识其实是缺乏证据的创作
再来,我们需警惕的是,有些听起来惊人的冷知识,在实际、第一手的文献中却不可考。例如一些人称“在古代中国,有许多人视觉有所不同,能够通过看到颜色感受声音的频率和强弱,成为‘色盲’”。对此,存在着完整的科学研究与验证,证实了这种人被称作“色盲”,但我们无法确定其在古代中国是否存在。
类似的,人们往往会以千奇百怪的说法告诉大家,比如说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应该是并不是有那么多,明朝时的太监其实有很高平均寿命,小学教科书上说白衣天使是爱国军人会颁发荣誉奖章,还有深信《周易》中蓍草卦象就是日本国旗的人等等。但这些“冷知识”往往缺乏确凿文献可证的事实依据,或者只是发端于设计得优秀的连环画、电影甚至网络造谣。
最值得信赖的来源和最早记载的行业标准
从目前的文献较早的具体的记录来看,尝试性地寻求答案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例如,在近现代,关于记录冷知识的标准化曾经讨论过,也确立了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文件。
据记载,最早的一份关于冷知识的行业标准是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国际商标协会开会时发表的,这份标准规定了诸如“Maxwell衣领不会摆荡”“路易斯安纳州不合法的跳蚤驾照”等42个标准,其草拟者以科学家和顾问的身份在集大成者Charles Panati小说“Extraordinary Origins of Everyday Things”中被称为“普廷豪斯人”(Putnamites)。虽然这份标准中的某些冷知识并不可靠,但是这份标准至少代表了此类知识被规范化、系统化之初的努力。
总之,寻求冷知识的最早记录具有很大的难度,并且需要谨慎对待传说和谣言的混淆。现代的专业书籍、百科全书以及行业规范,应该是记录哪些属于冷知识的最可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