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冷知识嫦娥(月球上的嫦娥)
月
球冷知识嫦娥 嫦娥是中国人熟知的一个名字,因她踏上了月球而被人们铭记在心中。然而,许多人对嫦娥的认识只停留在“中国月球探测器”的表面,对她背后的故事和科学知识并不是很清楚。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嫦娥有关的“冷知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般的女神形象背后的真相。 嫦娥为什么被命名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嫦娥的命名。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女神,传说她曾嫁给了后羿,后被迫饮下羿善射射下的不死药而升上了月宫。中国的古代文人为了崇拜这个美丽而伟大的女神,给探测月球的这个任务命名为“嫦娥工程”,在大众中传扬开来。 嫦娥奋斗在黑夜和高温中 嫦娥探测器的时间表是这样的:在2013年下半年,长征三号火箭把它送入了月球轨道。然后,在2013年12月14日,探测器上的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登陆在月球表面上。由于月球没有地球上的大气层,所以白天和黑夜的温度差距极大。白天,温度可达100℃以上,而晚上的温度则会降到-173℃以下。对于嫦娥三号上部分的仪器和设备来说,这种高温和低温的温度变化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在太空探索中,它需要不断地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和设计技巧,并且必须配备储能和发电设备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探索 在介绍嫦娥三号的同时,不妨也了解一下它的两名前辈——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这两个探测器都是2007年发射的,它们的任务是拍摄月球的高分辨率图像和进行探测。嫦娥一号飞行了一年,然后坠毁在了月球表面上。而嫦娥二号则探测了四个月,完成了更加细致的勘测和探测任务。 嫦娥带回了什么信息 嫦娥探测器的使命是为了了解月球的表面结构、地质构造和形成演化等基本信息,并收集有关月球轨道和月球地裂缝的图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历史和特点。此外,嫦娥还对月球区域的温度分布、原子和分子组成、三维地形图和磁性信息进行了测量。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绘制更准确的月球地图,并有望为进一步探索当前或未来月球提供基础支持。 结语 以上就是本文介绍的关于嫦娥的一些“冷知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话般的女神形象。通过嫦娥的探索,我们看到了人类勇气、创造力和科技的闪耀。我们相信,在有限空间中的无限探索和创新中,嫦娥和她的后继者们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