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苏学,探寻“冷知识”》
中国历史上,苏州素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赞誉,而在苏州城市的文化中心——苏州市姑苏区,还有一处风景秀美的景点——“苏州市苏学馆”。这里是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一座融合了美学、人文、科技和艺术的文化殿堂。而我们所说的“苏州市苏学馆”中的“苏学”,是指江南七大学派之一的苏州学派。
众所周知,苏州学派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先进的文化流派,主要成型于明清之际,以其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特点,成为文学、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杰出代表。而苏州学派创始人——“姑苏四大才子”之一的袁枚文集里有一篇名为《琴操》的文章,在其中有一句至今仍让人们耳目一新的话—— “冷知识”。
“冷知识”是什么?这是一个由袁枚所创的词汇。在《琴操》这篇文章中,袁枚谈到古代文人雅士汲取知识的过程,指出大众都只爱听到那些“热门话题”,却忽略了那些“冷僻的知识”,而后者才是真正的知识精髓。他说:“冷知识也有分冷热,以热中之冷为妙,这竟有造化之玄理。”
那么,“冷知识”到底是什么样的知识呢?从字面上看,“冷知识”就是指相对冷门、不为大众熟知的知识。袁枚认为,只有了解了这些冷僻的知识,才能真正推动文化的进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或流于俗套。比如,对于音乐家或文学家而言,他们所学习和掌握的一些相对冷僻的音乐或文学知识,才是推进其专业领域的关键所在。只有耳濡目染于这些“冷知识”,才能在创作和表演中有所突破。
除此之外,“冷知识”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求知欲的体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日益被大量、琐碎、重复、表面的信息所包围着,面对知识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挑战,若无一份对“冷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就很难接受和应对这些变革。
知识需要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才能在吸收新知识、创新、学以致用等方面不断丰富自己。而“冷知识”恰恰是有助于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媒介。在教育和个人学习中,培养“冷知识”的探究精神,将有利于形成全面、持续的知识体系与创新思维模式。
追究“冷知识”的内涵是我们研究苏州学派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践行学习的另一种方法。而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的苏州市苏学馆,为我们打开了管理良好、环境优美的视野,拓展了知识与视野,借此也对那些“冷知识”提供了另一种重新认知和挖掘的可行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