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瓷器冷知识
古代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其繁复的制作过程和精湛的工艺技艺至今仍然令人赞叹。然而,在这些瓷器背后还隐藏着许多冷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景德镇瓷”不一定在景德镇生产
“景德镇瓷”是指生产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及粘接合肥滁州之间的余江、鄱阳、九江、德兴等地区的瓷器,因其品质优良而广为世人称颂。然而,在明代和清代,其实并不是所有产地的瓷器都被称作“景德镇瓷”,甚至有些生产地直接被忽略掉。这是因为,珍贵的瓷器往往是在禁烧区内制作,生产过程严格控制,这些区域的内部地名并不会随意外泄,导致产地的名称不太准确。
2. 紫砂壶的泥料来源于地下
紫砂壶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壶之一,其真正价值也在于制作时所用的泥料。紫砂泥是源于地下2500万年前的自然泥化石,经过复杂的制作工序制成。虽然现在科技高度发达,人造紫砂泥也已经出现了,但这些新型紫砂壶和瓷器相比,依旧不太受到市场的认可。
3. 明朝的蓝白瓷器曾被禁止运往海外
明朝时期,蓝色与白色的瓷器因为颜色简洁大方,像是天空云雾,又因其造型精美,被誉为“五百年不传之宝”。但当时的朝廷却禁止这种瓷器运往海外,称其为“龙泉级瓷”,目的是为了保护龙泉(现在浙江龙泉市)作为瓷器制作重镇。禁令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但这段历史也暴露出古代中国对于制造业的保护和封闭程度。
4. 雍正年间的景泰蓝瓷器难以复制
景泰蓝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产物,与其他现存的瓷器不同之处在于用铜或者其他金属辅原料装饰。而这些装饰物方便了后人的鉴别和复制,却反而沦为影响景泰蓝珍贵程度的原因之一。景泰蓝的制作方式明确度高,工艺难度大,即便现代的机器也难以逼近传统的技术水平,因此现今市场上的景泰蓝瓷器往往是仿品,但无法复制出原本的真实感和历史价值。
以上这些冷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瓷器的不同面貌,正所谓物有所值,每一件古代瓷器都凝聚了历史和文化,赋予了人们不同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