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羡林,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学术成果广泛、深入、独树一帜。然而,今天我想给大家带来的,却是一些季羡林的“冷知识”。
一、季羡林曾在法国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当过评委,如此“金鹰艺术家”背后的多面才华,让人想起当年叶圣陶先生那句“文学是一带芦苇,里边还有彩蝶、蟋蟀、小鸟和流星等等”。
二、季羡林在成为知名学者之前,曾长期在艺术队伍中深耕,文艺才华也不容忽视,他的笔下诞生了《青春之歌》、《红旗谱》等文学名篇。
三、季羡林的语言天赋非凡,他可以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读书和写作,并且可以流利地用多种语言演讲。
四、季羡林不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还曾担任该校的首任校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季羡林曾是一位热心的环保人士,他曾被授予环保先进个人称号,并写有《当前的环保运动与中国环境保护》等相关著作,呼吁人们关注环保问题。
六、季羡林对我国封建文化的研究是他学术生涯的重点之一,他提出了“封建是一个教育欠发达的社会”这一论点,并且认为文化素质和社会进步需要先提高农民的平均素质。
七、季羡林曾经是一位艺术团体的主持人和演出者,他利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才华组织并主持了《元宵节大型联欢晚会》、《春晚》等重要文艺活动。
八、季羡林曾参加过世界上第一次国际语言学会议,他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写汉语的特点》的论文,对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做出贡献。
以上这些冷知识,可能并不是大家对季羡林的印象,但这恰恰说明了他的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季羡林是一位综合性的学者,他不但会读书和研究,还会写诗和散文,懂音乐和电影,关注环境和艺术,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他的学术成就代表了中国文化学术界的一部分,但他的个人经历和成就更折射出了一个伟大学者多元化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