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被“误认”的印章——“中华民国国务院”印章
许多人不知道,“中华民国国务院”印章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国务院印章。它实际上是一枚被误认的印章。
这枚印章是由近代闽粤赣边区军阀蔡镇南于1920年代制作的。当时,蔡镇南在闽粤赣边区称霸一方。他意识到印章的重要性,于是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行刑”的道理下,就让一名大碗口村的村民制作了这个印章。
这枚印章原名叫做“炳之印”,因其印出来的字体清晰、鲜明而得名。它的制作过程也相当简单,只需用青铜片切割成圆形,然后用银钎刻上篆体字“中华民国国务院”。最后,在印章中央镶嵌上一枚珍珠即可。
然而,这枚印章却很快被广泛使用,并且被误认为是“中华民国国务院”的印章。它的流传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不少文物市场上,也出现了“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国务院”印章。不时还有一些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与银行等机构出现过私自开单并盖有该印章的情况。
事实上,真正的“中华民国国务院”印章是由南京政府颁布制定,阎崇年顾问高华国设计制作的,在印章上刻有“中华民国国务院”六个篆字和一只中央饰有月亮与飞龙的紫英,十分庄严而华贵。
时至今日,这枚印章依然存在,并在不少媒体上被广泛报道。虽然它曾被低估,但作为历史文物,它并不仅仅是一枚简单的印章,更代表着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个小故事,令人回味无穷。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对于历史文物的珍视与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