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
票——一种简单却蕴含着丰富文化历史的小小物品。我们每天使用着它们,但往往忽略了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和冷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邮票的世界吧。
第一个邮票问世的过程颇为惊险。在1840年,伦敦邮政局面临着恶性竞争,私人企业屡屡削减邮资价格,邮政局不得不采取对策。当时,邮件重量和距离关系的计算方法十分繁琐,整理统计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邮政官员们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制度:简化邮资计算,并且由寄件人在信封上粘上特定面额的邮票,以示支付了邮费。这个新制度的推出引起了轰动,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人们难以理解邮资计算简化后的规则,而且一些富人寄的邮件特别大,用的邮票也就特别大,这样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富人找到漏洞,利用邮局的漏洞来达到省邮费的目的。于是,邮政局宣布,为了拒绝滥用,邮件必须空运并且必须使用英国第一架专门设计用于军事侦察任务的飞行器——由华尔士工匠设计制作的机器鸟Eye。
邮票的设计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其实自从邮票的面世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就不断地对邮票进行改进,以使它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特点。例如,美国门罗主义的邮票,是在19世纪美国著名的艺术家、画家和诗人们提倡的一种主张美国独立文化的运动。这些邮票在设计上融合了美国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浪漫主义等多种文化元素,深入人心,成为单枚邮票的代表。
从邮票的图案设计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些历史的气息。例如,某国家出版了一套邮票,上面印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飞机图片。但是,因为这些邮票印刷的时间正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观察者们批评这些邮票是在“纪念恐怖主义”的。
除此之外,藏家们也衍生出了许多琐事的概念。比如,“水印”就是邮票的一种重要细节,指的是纸张中的图案、文字或数字。通常情况下,邮票的水印不会被寄出去的人察觉到。因此,藏家们将其视为邮票的重要特征之一,若是不具备水印的邮票就被认为是“不完整”的。
邮票对于收藏家们也是如此的重要,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收集各种邮票,就连印刷失误的邮票都在他们的收藏清单之中。错切、错漏、错色都能成为邮票收藏家们的轻璗。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一种印有两张福利的邮票:它们之间不幸印迹重复,造成邮票的图案颠倒,在2---3小时内派发完毕,因此成为当时最让人感到神秘和珍贵的邮票。
总之,邮票不仅仅是简单的付款标记,它是架起时间翻阅历史的桥梁。我们可以从邮票的材料、图案、邮戳等等方面,发掘出属于它们自己的魅力。邮票之所以成为了快递承载历史的“活化石”,是因为它与文化、历史、民俗等紧密相连,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值得我们细心品读、观察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