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
大冷知识:探秘交大早期的“小世界格林尼治”
在今天的上海市区中,交通快捷,商业繁盛,高楼大厦林立,可谓是一个繁华的都市。而在一个世纪前,上海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渔村,就在上海边缘的一个地方,有一所被称为“小世界格林尼治”的特殊学府,正是这所学府的建立,才使得今天的交大走到了今天。
“小世界格林尼治”的地理位置
民国时期的上海可是中国最先进,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最能吸引人才的城市之一,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中外教师到这里来。而在上海的边缘,黄浦江的一岸,一个小小的半岛上,靠着虹口的方向,就是这个神秘的“小世界格林尼治”的所在地。这个半岛与上海市区隔开的距离比较远,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来回走一趟就相当不容易了,所以基本上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学府。
“小世界格林尼治”建立背景
“小世界格林尼治”建立于1913年,是当时投资人黄绍铭先生特别出资建立,外号“黄帝大学”的学校。这所学校的建立,旨在满足当时上海市越来越多的原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的交大)的办学要求。当时,原国立交通大学的设施相对简陋,所在京杭运河北沿而建,位于短水线路上,交通不便,且受到了八国联军烧毁的影响,逐渐陷入困境。
“小世界格林尼治”的建立,为原国立交通大学提供了很好的配套设施。建校初期,主要设有建筑、机械、土木等工学院,为当时最先进的工学院之一。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读这些学科才能使自己在未来获得成功。当时的上海,恰好是中国工商业活力最为旺盛的地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校,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赏。
“小世界格林尼治”师资力量
当时的“小世界格林尼治”有着非常杰出的师资力量。
首先,该校还特地从欧洲和美国聘请了不少外籍教师,其中包括一些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的教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还在文化以及生活方面对学生太多的熏陶。由于学校岛屿独立,教师们不仅更方便地传授知识,也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机会。
其次,学校的创始人黄绍铭先生也一直在积极寻觅优秀的教师,不断招聘各地著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上海受到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是迅速成长的城市。该校聘请了许多上海的工商界领袖和知名专家,为教学和学术的联系带来了更好的条件。
“小世界格林尼治”之变
在1927年,由于种种原因,原国立交通大学撤出了“小世界格林尼治”校区,当时的学校,多数地被卖给了永新银行,随后变成了永新书院,逐渐逐渐逝去。今天,留下的仅仅只是一些图片和介绍,却保留了这些学术大户所带给我们的历史记忆。
总结
“小世界格林尼治”虽然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建校初衷和办学理念一直贯穿全球知名的交大,它不仅是交大的历史起点和港湾,更是展里的一个形象代言,再次见证了交大在工学、人文、社会、以及未来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