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伏,是指盛夏时节人体体温过高(超过37.5℃)而引发疲劳、头晕、口渴等不适症状的一种现象。为了避免中伏的发生,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中伏的症状和预防方法,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中伏的冷知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 中伏并不是因为太热
虽然许多人会认为中伏是由于太阳暴晒太久导致的,但实际上中伏和气温并没有直接关系。中伏是由于体内热量过多,导致身体出现热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影响体温调节中心,造成身体不适。因此,即使在阴凉环境中长时间活动,也有可能发生中伏。
2. 高温下喝冷饮会加重中伏
人体体温过高时,血管会扩张,血液循环会加快,汗水也会大量流失,但是喝冷饮会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甚至刺激神经,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因此,高温下饮用冷饮会使身体负担增加,加重中暑症状。
3. 头部冷敷不一定有效
许多人在中暑时会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头部,以降低体温。然而,头部并不是体温调节的主要部位,而是手、足、腋下等处更容易散热,缓解体温过高的症状。因此,及时降低全身体温呈现更好的效果。
4. 补充水分不能只喝清水
在高温下,身体会出汗,大量流失水分和矿物质,导致体内水分失衡,影响身体正常运作。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缓解中暑的重要手段,但是只喝清水并不能满足身体对水分和矿物质的需求。在热天里,多数人应摄入盐分、糖分和维生素来满足身体对矿物质、能量及其他营养物质的需求。
5. 孕妇更容易中暑
孕妇由于身体代谢率增加,心脏、肺、肾、末梢血管等器官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孕妇的心脏负担增加,身体负担加重。孕妇的体温调节能力也比较低,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孕妇在夏天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风险。
总的来说,中暑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并不是太阳暴晒太久导致的疾病。了解中暑的相关知识和平时的预防措施,能够更好地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