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全名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生命体内最常见的基因物质。它是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单元(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嘧啶)组成的双螺旋形分子,是生命的遗传载体。但是除了这些基本知识外,我们是否了解一些更冷门的DNA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1. DNA的两面性
DNA是由两个相反方向的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分别称为“顺式”(sense)和“反向”(antisense)链。其中一个链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解读出编码蛋白质的信息,因此称之为“编码链”,而另一个链则不能解读信息,通常称之为“非编码链”。不过,研究表明,非编码链其实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一些机制来调节编码链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2. DNA可以自我修复
DNA在生物体内经常受到各种化学和物理因素的损伤,如紫外线、化学物质、辐射等等。但是,DNA有一种自我修复的机制,即通过酶类作用将损伤的部分去除,然后重新连接残缺的链。这种自我修复能力极大地维护了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DNA的长度约为2米
我们往往将DNA理解为一个微小的分子,但其实它的长度相当惊人。就以人类基因组为例,DNA的总长度大约为6.4亿个核苷酸,如果将其完全展开,可以达到2米长,相当于一张篮球场的长度。然而,由于DNA可以向上盘绕,所以它可以在细胞核内被紧密地压缩成一个微型的染色体。
4. DNA的复制速度超级快
DNA的复制是生命体从一细胞分裂到两细胞的必经过程。然而,DNA复制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例如,细菌的复制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一整份DNA。这是因为DNA复制是在“复制泡”(replication bubble)中进行的,即DNA链的两端向两个方向伸展,形成一个类似于泡泡的结构,从而加快了复制速度。
5. DNA具有“远距离作用”能力
“远距离作用”是指DNA分子在一个位置上发生变化后,可能会影响到远离的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的机制是基于DNA结构中的“环”和“链”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当这些结构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传导到离其远的地方。这种“远距离作用”被认为是DNA修复和基因表达调节等方面的重要机制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DNA的一些冷知识,虽然这些知识不太为人所知,但是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生命体的基本运作原理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DNA的秘密还有更多等待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