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哲冷知识:人类晨钟暮鼓的起源
人类是有时间概念的,一天被划分成了24个小时,每个小时被又划分成了60分钟,每分钟又被划分成了60秒。我们遵循着这个时间体系,生活,工作,学习,休息。但是,我们知道人类是怎样发明这个时间体系的吗?特别是其中晨钟暮鼓的起源,你们知道吗?
晨钟暮鼓是什么?
晨钟暮鼓是古代中国乡村种地民族中的一种时间告示方式。早期常常在道观或寺庙悬挂或庭院设立的钟和鼓,每日清晨和傍晚打响,通知民众起床和安眠。晨钟和暮鼓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官府实施禁烟的工具。后来,晨钟暮鼓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健康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这个起源又在哪里呢?
晨钟暮鼓的起源
晨钟暮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前期。相传,汉武帝曾经在梦中被钟声惊醒,醒来后,他认为,朝廷应该设置一种特殊的钟声,通知百姓时间。于是,御史孔奂建议在京城建立铜钟,响应天始之始而人因之循之的精神,后来这个铜钟被放在太庙中,铸为“漏铃”。
汉武帝还将“晨钟暮鼓”的管辖权交给太史令,太史令派人每日清晨敲钟晚上敲鼓,以便百姓知道时间。
汉武帝的这个规定,是中国历代古代政府对时间的第一次规定。在后来的汉时期,太史令每天负责敲响晨钟暮鼓共四十次,终于准确地时间规定,标志着中国古代时间的正规化。之后,晨钟暮鼓成为了一种天然的节律,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注重。
结语
晨钟暮鼓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漏铃”到现在的钟和鼓,晨钟暮鼓依旧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亘古不变的生命力,提醒我们珍惜时间,追求健康,向上向善。希望大家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用心感知时光的流动,让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