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瓜历史冷知识:从野葫芦到“瓜瓤子”
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是人们消暑解渴的首选之一。然而,你是否了解西瓜的历史和一些冷知识呢?
首先,西瓜并不是始于中国,而是起源于非洲。大约在5000年前,非洲热带地区就开始种植野生葫芦,也就是西瓜的祖先。这种野生葫芦外皮坚硬,里面充满纤维和种子,而不像现代的西瓜那样肉质丰厚、种子稀少。
关于西瓜的名称,也十分有趣。在中国,西瓜有两个称呼,“西瓜”和“瓜瓤子”。前者“西”是因为西方是中国古代时“异域”,而在地理上处于东方的江南常常把异域称为“西”。而“瓜瓤子”则是充分说明了西瓜的特征,就是瓜瓤子较多,果肉较少。
西瓜的归属在生物学上也有争议。与其他瓜类不同,西瓜的染色体数目为22对,而且没有多倍体现象。这表明,西瓜与瓜类亲缘关系较远,更接近于黄瓜等其他的葫芦科植物。
在古代,西瓜被人们广泛用于药材,被认为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除烦等。特别是在唐代,西瓜之所以备受重视,是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有助于清热解渴,对病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不过,在长时间的种植过程中,西瓜的品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自古就有“早到一市,晚到一省”之说,意为在西瓜上表现尤为明显。《无锡府志》记载了无锡大虾西瓜:“如龟形,中无分枝,味鲜如汁。”后来,在众多品种中,人们又推出了“囯美二号”、“黑美人”、“丑脊山”等各具特色的新品种。
总之,西瓜在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野生葫芦到药用植物,再到现在的美味佳肴,都继承了它的祖先一贯的解暑和消热的功能。祖先渐感到它的甜和水分,从而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道道美食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