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警中国冷知识
红警是指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红卫兵。他们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派”。
但是除了这些常识性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红警的冷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揭秘。
1. 红卫兵层级十分明确
红卫兵的层级是非常明确的,最高级别是中央红卫兵,下一层是军区红卫兵,再下一层是地方红卫兵。而在这个层级的基础上,还有各种岗位的不同,比如团长、班长等。
2. 年纪从小到大层层递进
红卫兵的年龄层次从小到大递进。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工人、干部,一次排列出来。
3. 有人是挂名的红卫兵
由于红卫兵的号召很大,而且可以通过当“红卫兵”来体现自己的政治立场,所以不少人在没有实际参与到红卫兵组织中的情况下,也挂了一个“红卫兵”的名号。
4. 高级红卫兵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在当时,成为高级红卫兵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因为这个身份可以让你走上领导岗位、拥有更多的筹码、发表更多的思想文章等。
5. 红卫兵并不都是红旗手
虽然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的象征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红卫兵都是“红旗手”。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只是跟着潮流,随便说几句口号就获得了“红卫兵”的身份。
6. 红卫兵活动很快就失去了支持
虽然红卫兵的影响力在一段时间内是很大的,但是他们的活动也很快就失去了支持。因为红卫兵整体的行动十分的极端,不断的破坏公共财物、挑起事端,让很多人感到厌烦。
7. 毛泽东搞红卫兵,其实是对文革前失去的权力的补偿和平衡
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失去了很多权力。因此,他借助红卫兵的力量,通过对反对派的迫害和掌控全国的民意,恢复了自己的权威。
8. 红卫兵的活动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红卫兵的活动被认为是一场文化浩劫,但是他们的活动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红卫兵整顿了原本混乱无序的文化生态,对一些官僚主义、腐败现象进行了打压;另一方面,一些文艺作品在红卫兵的推动下获得了更多的宣传机会,并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品。
总之,红卫兵的历史注定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我们无法简单粗暴的对待它。但是在揭开历史的面纱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红卫兵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关于权力、象征、文艺、人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