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出诸罗纪》是一部以恐龙为主要题材的科幻电影,自1993年上映以来,一直备受观众喜爱。然而,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吧。
1.“恐龙”这个词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1842年提出的,他发现了一些来自恐龙的化石,而这些化石之间有着相似的特征。恐龙这个词源于希腊语中的dinosaurus(恐龙)和sauros(蜥蜴)两个词。
2.电影中的“迅猛龙”早在2005年就被科学家改名为“吸血龙”,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像蝙蝠一样在黑暗中活动并利用声纳定位猎杀猎物。当然,这个名字也本身就有更吓人的含义了。
3.在电影中,恐龙是由琥珀中提炼出的DNA复制出来的。然而,真实的恐龙DNA在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后,已经不可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因此,科学家们无法利用琥珀中的恐龙血液或其他体液来复制恐龙。
4.在电影中,鳄鱼和鸟类被认为是恐龙的近亲。这是基于恐龙与现代鳄鱼和鸟类之间的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卵生动物,并且有着骨盆中的孔等。然而,这种亲缘关系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批评,并且更成熟的基因检测技术也证实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密切。
5.在电影中,猎食者并没有避免攻击人类。然而,在现实中,恐龙和人类的存在根本没有交叉。人类出现的时间比恐龙晚了将近七千万年,因此恐龙没有机会与人类进行过接触。
6.在电影中出现的“迷惑龙”这个物种其实是虚构的。虽然有一些恐龙可以发出声音来吓跑敌人或吸引同类,但没有任何一种恐龙像电影中那样可以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来迷惑猎物。
7.电影中的暴龙是一种非常凶猛的掠食者,然而它们真实的饮食习惯却未必是这样。科学家们认为,暴龙在狩猎时可能会捕捉大型植食恐龙,或者是一些比它们更小的掠食者。
总之,《杀出诸罗纪》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它让观众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远古时代的生态环境。尽管其中的某些细节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欣赏这部电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