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寺日志》是一部以明代大理寺为背景的推理小说,书中不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悬疑揭秘,还穿插了不少历史冷知识。下面,我们就来挖掘一下书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看看哪些冷知识你掌握了,哪些还需要加强。
1. 牛顿研究中的大理石塔
在小说中,牛顿曾研究过大理石塔的坚固性,但由于对数学的欠缺,只能通过模拟进行计算。这个大理石塔就是索菲亚大教堂的钟楼,也被称为“拉波尔塔”。
事实上,大理石塔在当时的建筑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建筑之一。这座钟楼是在16世纪初建造,用于加强教堂的防御系统。塔身由大理石和砖块混合建造,高达74米,为当时欧洲最高的钟楼之一。牛顿之所以对其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研究。他曾根据大理石塔的高度、宽度和运载荷重等因素,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德川家康亲笔书写的信函
在书中,“银狐”葫芦娃搜到了一封德川家康亲笔信。这封信在历史背景下也是极具价值的文物之一。
德川家康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著名将军,他统一了日本,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亲笔信件在历史上非常稀有,因为当时日本政治体制比较封闭,亲笔信函极少外流。不过,近些年来,不少家康的亲笔信件陆续被发现并公开出售。
3. “小人书”与明末清初社会风俗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种叫做“小人书”的物品,主要介绍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及儒家思想。实际上,这种“小人书”在明末清初时期非常普遍。
“小人书”是一种基于木刻版画的漫画书,起源于明朝中期,当时叫做“连环画”。到了清代乾隆朝期,这种画册已经非常流行,并被定名为“小人书”。它主要采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形成生动活泼的图像,内容包括古代神话、故事、戏曲人物以及生活场景等。这些“小人书”对于了解当时的史料和文化传统都具有重要价值。
4. 大理寺与司法制度变迁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机构,大理寺在明代的司法制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
大理寺最初是由唐朝设立的三省之一,元明时期改为大理寺。在明朝初期,大理寺的职责主要是审理各地的大贪污案和铸币案。随着明朝的不断发展和统一,大臣们对大理寺的权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大理寺一度成为最被重视的司法机构之一。在清朝建立后,大理寺被废除,改为大同书院和各级御史台。
总的来说,《大理寺日志》有很多的历史冷知识,无论是属于建筑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其他方面的知识,都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风貌。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