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代表冷知识:你了解凯普恩效应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些现象,看似简单,实则却有着复杂的科学理论支撑。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一种神奇的效应——凯普恩效应。
凯普恩效应,又称“卡音效应”,是指人们在记忆事物的过程中,会被首尾呈现的信息所干扰,导致其对中间出现的信息难以记忆。这一效应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现,后被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凯普恩(John Capon)证实并命名。
具体来看,凯普恩通过实验发现,当一组信息被呈现给被试者时,位于信息序列中央的内容,会被相邻的内容所干扰。为了证明这一效应,他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
被试者要记住3个不同颜色的字母,以及3个不同的数字,如下图所示:
A G J 5 7 9
每次呈现的控制条件如下:
1. 颜色和数字都在同一个位置,如AGJ-579;
2. 颜色和数字彼此相邻,如AG-5J-79;
3. 颜色和数字完全错位,如A-5G-9J-7。
结果表明,被试者在记忆时,往往只能准确记忆出再序列首尾两端的内容,在序列中央的数字和颜色则几乎不能记住。更有趣的是,实验者发现即便在试验结束后,让被试者回想出错位的数字和颜色,他们也不能够做到100%的正确率,说明中间的信息真的被遗忘了。
凯普恩效应的存在,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更深刻的认识人类记忆的本质,也为我们理解自己的记忆取向与感知提供了启示。比如,我们经常会发现,在电视或电影中,情节的开头和结尾往往会比中间更让人印象深刻;在学习知识点时,我们也更容易记住拥有代表性的例子,但对于中间的细节则很容易遗忘。
在实际应用中,凯普恩效应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比如,在类似PPT设计或对话框架搭建时,我们可以结合凯普恩效应,将关键信息置于页面首尾,并且用有趣的人物、故事、场景等代表性元素来增加记忆呈现的趣味性;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通过重复强调、画重点标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最后,虽然凯普恩效应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心理学现象,但其实背后涵盖了对人类记忆机制的深刻理解。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将这样的“冷知识”融入实践中,发挥更多的知识的作用。